我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忙忙錄錄一輩子究竟為了什麼?有一天,我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以便時時檢視這個目標,希望自己為保持初衷,也期待理想終能實現。

個人目標

1992年秋,我進入西班牙薩拉曼加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美術學院做創作研究時,內心曾面臨極大的矛盾與爭扎。
 當時學院內的主流創作風格,一般而言傾向於各種不同材質運用於創作上的實驗,例如:砂、土、麻繩等。相較於此類研究材質的作品,屬於較傳統的油畫製作則少人問津。於是我也短暫的投入了材質的研究。
 困擾的是,這樣的研究非但不能使我從創作中獲得滿足,反而內心益形感到枯竭與空虛。難道在後工業化的時代,人們的心靈真的已經物化到對生命情境無暇關照體會的地步?我自問。畢竟生、死、情、愛、宗教、宇宙等哲學上的問題,從不曾在人的生活中,獲得解決或消失過。
 1993年西班牙國立現代美術館(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為60歲的西班牙籍當代畫家安東尼歐˙羅培茲˙卡西亞(Antonio Lopez Garcia)舉辦回顧展,配合展出學術界及媒體對於畫家的評論及研究。其中包括一支以畫家的生活及創作過程為主軸所拍攝的實驗藝術影片(El sol del membrillo),也同步在電影院上映。
 羅培茲是一位創作態度一絲不茍的寫實畫家。在影片中羅培茲面對自家庭院中的果樹,經年累月的描繪。當記者問道:「能否在果子熟透掉落前完成作品?」畫家回答:「那不重要!我只是在陪伴這株果樹生活。」
 原來,藝術可以如此平實、如此生活化。在當今眾多藝術家熱衷汲汲於名利的追求,而致「畫不驚人死不休」的情況下,羅培茲的藝術及創作態度確實給予我不少的震撼,令人感覺到一股深沉厚重的美及無以名狀的感動。
西班牙的陽光是熱情且神秘的。午後的街道往往空無一人,此時我喜獨自一人穿梭於大街小巷,透過對週遭環境的關照,企圖在有形的具像描繪中,提煉抽象的質素,藉物抒情,在強調「光與影」的效果中,牽引出一些文學中的哲思,呈現象徵性的趣味與意涵。
藝術應該是平實、雋永、深刻且耐人尋味的,我如是認為。而平實的心,雋永的情,深刻的思惟,不正是熱衷於追求物慾、標新立異的現代人逐漸喪失的價值嗎?


學術目標


職業目標